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本系前辈教授

张芝联

张芝联 (1918.11-2008.5)男 职称:教授 zzlws@pku.edu.cn

 

生活剪影:
学历
上海光华大学文学士,1940年2月

 

任职简历
1948~1952年 光华大学、燕京大学副教授
1952年至今 北京大学副教授、教授
所属单位:欧美史教研室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法国史,欧美史学史,史学家与史学理论;法国革命史与史学家,西方史学史

论著:

◎论文: 
《世界文明史》总序,2005年11月 
谈法国当代史研究,在法国史研究会年会上的发言,载《法国史研究的新视野》,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中国美国史学科的奠基人,《光明日报》,2003年4月10日 
今天为何还要读“通史”,《文汇报》,2002年10月18日 
J. M. 罗伯茨〈世界文明通史〉序言,2002年8月28日 
评彭慕兰、王国斌、弗兰克对中、欧发展道路的看法,2001年12月7日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座谈会上发言 
法国史研究的途径,在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理事会上的发言,2001年6月23日 
开创法国史研究的新局面——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理事会纪要,《世界历史》,2001年第6期 
公社因缘,2001年4月12日在对外友协主办的巴黎公社1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 
古老的欧洲能否应付当代世界的挑战,《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1期 
第十九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简记,《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3日 
忆佩雷菲特,《人民日报》,2000年7月10日 
〈世界历史地图集〉前言,2000年6月25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1期 
悼念阿兰·佩雷菲特,1999年12月 
香港回归祖国:一个历史学家的感想,《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第6期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评审书》,1997年9月12日
致〈青年史学〉的一封信,《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1期 
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前言 1996年5月10日 
法国全民皆兵法令(附:全民总动员法令1793),1996年4月 
我与法兰西,《世界历史》,1996年第4期 
五十五年前的一次尝试,《读书》,1995年第12期 
相互了解无止境——中法文化交流史片断,《世界历史》,1995年第3期 
战争与和平随想录——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十周年,《群言》,1995年第6期 
张寿镛〈约园著作选辑〉前言,1994年10月30日 
当代中国史学的成就与困惑,《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4期,原载《展望2000年历史科学》——祝贺美籍德国历史学家乔治·G. 伊格斯65岁诞辰论文集,德国哈根(Hagen)出版,1991年。原文为英文。 
世界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科技文萃》,1994年第3期 
坚守阵地,必有所获——纪念〈历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 
法兰西共和国建立200周年讨论会开幕词,1992年 
托克维尔与法兰西第二共和国,香港《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年2月总第6期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历史研究》,1992年第4期 
牢固地建立史学理论这门学科,《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4期 
〈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序,《群言》,1991年第6期 
加强研究,认真学习(巴黎公社1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世界历史》1991年第3期 
一字之差——旅欧散记,《群言》,1990年第10期 
法国革命史学三十五家,载《法国大革命词典》,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法国大革命在中国激起的浪潮,《群言》,1989年第7期 
〈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纪念论文集〉序言,1989年4月27日 
近百年来中国的法国革命史学(1889-1989),《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人权研究应成为当前重点课题之一——在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外国问题研究》,1989年第1期 
西耶斯〈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汉译本序言, 1988年6月 
“无恒产而有恒心唯士为能” ——赠青年史学工作者,《群言》,1988年第5期 
关于拿破仑的评价及其方法论问题,《文史哲》,1988年第3期 
〈法国通史〉序言》,1987年12月 
索布尔〈法国大革命〉汉译本序言,1987年12月 
从高卢到戴高乐——法国历史概述,载《中国大百科全书》,1987年12月 
西方史学发展的新趋向,《群言》1987年第5期 
中法文化交流——历史的回顾》,1986年 
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史学方法,1986年2月-1987年2月 
教师在高等学校的地位和作用,《群言》,1985年第2期 
西方史学史研究的情况,《史学史研究》,1985年第2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西欧史学,《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开展对于丹东的研究,《法国史通讯》,1984年第8期 
略论丹东,1984年10月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史学的特点,《国际史学史》学报1984年第5期,该文原系国际史学史委员会所组织的主题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世界史学:条件、联系与组织”的国际会议上提交的论文(法国 蒙彼利埃1983年7月25到28日) 
致北京大学领导同志书——谈教学改革,《群言》1984年第6期 
关于编写世界通史新教材的几点意见,《世界史研究》,1984年第2期 
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学习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世界历史》,1983年第4期 
法国年鉴学派简介,《法国研究》,1983年第3期 
索布尔在中国,《法国研究》,1983年第1期 
法国大革命对马克思革命理论形成的作用,1983年3月29日-4月5在马列主义著作编译局、杭州大学和法国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提出的报告 
皮·米盖尔著〈法国史〉汉译本序,1982年12月 
人心思变——法国社会党执政,1982年10月 
悼念法国历史学家索布尔,《光明日报》1982年10月6日《史学》周刊 
清末民初政论界对法国革命的评议,刊于米兰出版的《国际史学史杂志》(1982年第1期),该文原系1980年8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法国革命史国际委员会上提交的论文 
纪念公社——几点感想,1981年3月 
阿·索布尔对法国革命史研究的贡献,《世界历史》,1981年第4期 
把文科各门学科真正建立起来——以法国史为例,1981年1月24日 
历史学与社会学,1980年在社会学讲习班的讲稿 
历史上的中法关系,《历史教学》,1980年第3期 
漫谈当代法国史学与史学家,《法国史通讯》1980年第3期,《内蒙古社会科学》转载,1981年第1期 
中法关系史话,《今日中国(中文版)》,1980年Z2
拿破仑与法国革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 
评王充〈论衡〉,意大利《中国学报》第15期,1979年 
为什么要学习世界近代史——《〈外国历史常识·近代部分〉》序言,1979年12月 
中法友好关系鳞爪,《法国史通讯》,1979年第2期 
法国高等院校历史教学情况——访法观感之一,《法国史通讯》,1979年第2期 
对拿破仑历史作用的不同解释与方法论问题,1979年5月23日在巴黎第一大学法国革命史研究所所长索布尔教授的研究班上的讲稿 
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的形成及其特征,《世界历史》,1979年第1期 
法国年鉴学派的简介,《法国史通讯》第1期,1978年11月 
评瑟诺博斯〈法国史〉,1964年1月 
关于曹操和黄巾起义关系的一个理论问题,《光明日报》,1959年5月6日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党史研究所和委员会的国际会议,《历史研究》,1958年第6期 
苏联〈世界文化史杂志〉,《历史研究》,1958年第4期 
悼两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历史研究》,1958年第2期 
最近发现的马克思夫人和长女燕妮的一批信件,《历史研究》,1958年第1期 
巴黎的长裤汉,《历史研究》,1957年第12期 
一位国际无产阶级战士的回忆录,《历史研究》,1957年第9期 
苏联和民主德国签订两国历史学家科学合作协定,《历史研究》,1957年第9期 
英国历史资料汇编卷十二(1),《历史研究》,1957年第8期 
法国史学家整理法国外交部所藏有关中国和中法关系的档案(一七三五——一九一零),《历史研究》,1957年第8期 
外国新书介绍·〈教会的经济问题〉,《历史研究》,1957年第6期 
介绍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简称国际史学会),《历史研究》,1957年第6期 
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法国高等学院所开的汉学课程一览,《历史研究》,1957年第6期 
中国工人在南非英属德兰斯瓦尔(1904-1910),《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4月 
《资治通鉴》纂修始末,《汉学》,1944年第1期 
◎著书: 
《二十年来演讲录——1986-2006》,三联书店2007年 
《中国面向世界——中法友谊的历史文化见证》(与佘敷华合著),三联书店2007年 
《法国史论集》,三联书店2007年 
《我的学术道路》,三联书店2007年 
Renewed Encounter:Selected Speeches and Essays 1979-1999(讲演与论文精选,英法文),商务印书馆,2000
《从资治通鉴到人权研究》,三联书店,1995
《从高卢到戴高乐》,三联书店,1988年 
◎编书: 
《世界文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出 
《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约园著作选辑》,中华书局,1995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欧洲史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China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中国与法国大革命)Pergamon Press,1990
《简明世界史(近代部分)》,人民出版社,1973
《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62
◎译书: 
《圣鞠斯特在国民公会上的报告》,《法国史通讯》,1984年第8期;《法国研究》,1986年第2期 
《戴高乐将军之死》(法J.Mauriac著),商务印书馆,1973、1990
《1815~1870年的英国(资料)》,商务印书馆,1961
《英国大学》(英E.Barker著),商务印书馆,1948
◎校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法A.de Tocqueville著),商务印书馆,1992
《论特权 什么是第三等级?》(法Sieyes著),商务印书馆,1990
《法国大革命史》(法A.Soboul著),商务印书馆,1964
《法国史》(法P.Miquel著),商务印书馆,1985
《法国史》(法C.Seignobos著),商务印书馆,1964
《〈法兰西内战〉初稿、二稿》(马克思著),《马恩全集》第十七卷,人民出版社,1960
◎注书(合作完成): 
《论衡集释》(1至4册),中华书局,1979

获奖:

北京市社科联第七届著作奖二等奖:Renewed Encounter: Selected Speeches and Essays 1979-1999(张芝联讲演精选)

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刊物中的任职情况:

法国大革命史国际委员会理事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会长、名誉会长 
中国十八世纪研究会会长 
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代表 
北大欧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 
中国史学会理事、 
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会长 
美国国家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东师大光华学院名誉院长。
2001年1月以来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03.12.13-15 组织北大纪念世界史专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继承与断裂”,作总结发言 
2003.12.5-8 宁波浙江学术国际讨论会 
2003.9.28-30 环太平洋论坛(PRF)圆桌会议,评论法国Jean-Luc Demenach新著《中国向何处去?》 
2003.8.3—9 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第11届年会(洛杉矶) 
2002.10.15-17 J.P.Morgan Private Bank上海会议,作讲演《现代中国治国之道》(英语) 
2002.9.18-21 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年会(华沙),作报告《中国十八世纪有无自由的概念?》(英语) 
2002.8.15-18 韩国历史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会和世界历史协会第十届年会,并作报告《十八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三种自我认同方式》、《世界史教学的变化与近现代史分期问题》(均为英语) 
2002.6.7 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作学术报告《二十世纪的加与减》 
2002.1.6 在北大外国语学院纪念V.雨果诞生200周年纪念会上发言 
2001.12.7 中国经济史研究会讨论会,评论彭慕兰、王国斌等对中、欧发展道路的观点 
2001.9.19-22 国际十八世纪研究会年会(维也纳),作报告《中国十八世纪社会经济思想》(英语) 
2001.4.23-30 应香港岭南大学邀请作公开讲演《从中国历史角度论全球化问题》(英语) 
2001.4.12 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纪念巴黎公社180年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