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记忆与永恒

夏含夷谈张政烺

夏含夷谈张政烺

夏含夷

 ( Edward L. 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学教授)

 

张政烺,字苑峰,中国古史研究界最受人爱戴的人,因长期患病,于2005年1月29日与世长辞,享年93岁。他的漫长学术生涯,上可追溯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早期阶段,下止于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属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供职期间。他是历史所的创始人之一。在历史所工作的很多年里,他一直兼任中华书局的副总编,负责二十四史的标点工作。张先生的学术作品,已经全部搜集整理发表于刚刚出版的《张政文史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中。尽管他的学术贡献,如果只以他自己的著作来衡量,数量好像少了点,但如果以他培养的学生们的著作来衡量,却数量巨大。他们成就了他在当代中国古史研究上的名山事业。他家的大门对外国学者也是永远开放,这个优雅的寓所,就在历史所的斜对面,凡是去过他家的人都可证明,他对所有的人都是诲人不倦。

 


一九八二年九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檀香山召开的“商文化国际讨论会”,会议间隙,张先生同美国学者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日本学者伊藤道治(左三)、高嶋谦一(左四)合影

 

张教授是1912年4月15日生于山东荣城,一辈子都带有浓重的山东口音。他在老家接受的是私塾教育。然后负笈北京大学,1936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一毕业,他就当上了史语所的图书管理员,负责为已经初具规模的该所图书馆,用有限的经费,增购新的图书。他说,这使他在版本校勘之学上受益无穷,因为打下这方面的底子,后来才有淹通群籍、于书无所不窥的传说。进入史语所不久,如何把史语所图书馆的13万册书从湖南长沙(这些书是从南京搬到长沙)押运到四川南溪,这个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他说,他之所以能顺利完成这个任务,一本也没丢,主要因为他热爱这批图书,而不是天生就有做后勤工作的本事。

 


安阳“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部分与会学者合影,一九八四年十月。

前排左起:刘起釪、胡厚宣、吉德炜(David N. Keightley)、张政烺、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田昌五;

后排左起:王培真、宋镇豪、范毓周、王宇信、杨升南、萧良琼。

 

1946年,他在他的母校北京大学拿到历史系教授的职位。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当中央研究院流亡台湾之际,他才没有打算跟史语所再一次迁徙。1954年,他以研究员的身份成为历史所筹备委员会的成员。终其一生,他一直保持着这一职位。

张政从来没有出版过一本他自己的专著。但他发表过一百篇学术论文,讨论范围从甲骨文、金文到宋明时期的文史专题。1973年马王堆帛书发现,他还负责过帛书《周易》的整理。不幸的是,90年代中晚期,疾病终于剥夺了他的工作能力,这个任务直到现在也没有完成。然而,它却引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只要一提这个发现,人们就会想到他。1979年,在中国古文字学会于吉林长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陕西省的与会者带来了刚刚出土的周原甲骨的照片,照片上有成组的铭刻符号,当时还无法释读。由于他先已写过研究马王堆帛书《易经》的文章,受此启发,张先生悟到这些符号都是数字,并且推测,这些六数一组的符号就是《易经》卦画的原形。当晚,回到宾馆的房间,他动笔写出了《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的第一稿。该文很快发表于《考古学报》1980年4期,403-415页,并以AnInterpretation of Divinatory Inscriptions on Early Chou Bronzes为题,翻译发表于《古代中国》(Early China)第六期(1980-1981年),80-96页。讲《易经》占卜的起源,这一著作始终是引用最多的作品。

 

 

 

安阳“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部分与会学者合影,一九八四年十月。

前排左起:刘起釪、胡厚宣、吉德炜(David N. Keightley)、张政烺、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田昌五;

后排左起:王培真、宋镇豪、范毓周、王宇信、杨升南、萧良琼。

 

张政烺写这篇影响巨大的文章,简直是立马可待,这和他的性格特点可大不一样。我还清楚地记得,1980年在伯克利开会,我给他当翻译,当时有个与会者催他,让他表达观点时,最好能快一点。张先生回答说,用他浓重的山东口音说,我这个人,走路走得很慢,吃饭吃得很慢,说话也说得很慢。他对自己的这个特点很有自知之明。作为书法家,他享有盛誉。他挥毫书写过无数作品,最后一幅是应《中国社会科学通讯》之请,为它的1997年号题写。因为1997年是牛年,他的题辞是:“以牛的勤恳、踏实的精神,为两个文明做出贡献。”他选这句话作为他对中国古史研究者的告别之辞,表达了他终生的信念。

 

(李零 译)

 

出处:张政著,李零等整理《张政论易丛稿》,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