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离退休教职员

林承节

林承节 男 职称:教授 退休 生活剪影:

学位或学历: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任职简历:

1961.9-1979.6 助教 
1979.6-1983.5 讲师 
1983.5-1991.8 副教授 
1991.8起 教授

1993年 国家教委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89.10-1990.10 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研究一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约克大学、肯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作了关于印度近现代史的学术演讲,在伦敦大学刊物《南亚研究》上发表论文一篇。 
1992.1-2 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邀请访问印度,在尼赫鲁大学、孟买大学、加尔各答大学、印度国际大学、印度中国研究所等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作了关于印度近现代史的学术演讲,在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刊物《印度视野》和印度中国研究所刊物《中国评论》上发表论文3篇。
 

所属机构:亚非拉近现代史教研室
通讯联络: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邮编:100871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印度史,中印友好关系史,南亚殖民主义史,南亚现代化研究;印度现代化进程研究,撰写《印度古代史》

担任本科教学:

亚非拉近代史、印度近现代史、印度古代史、南亚现代化研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南亚殖民主义史

主要论著:

◎著作与教材: 
《北京清河制呢厂史》(合著,本人负责全书统稿定稿),北京出版社,1959.1 
《印度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2006年交稿,昆仑出版社将出版 
《世界史·古代卷》的第12章《公元4-15世纪的印度》,杨共乐、彭小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独立后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
《印度史》,人民出版社,2004.5
《印度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昆仑出版社,2003.4
《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主编,撰写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简明世界近代史》(与潘润涵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印度古代史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12
《世界近代史》(与潘润涵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殖民主义史·南亚卷》(主编,撰写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6
《中印人民友好关系史,1850-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3
◎论文: 
对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史的再认识,《世界历史》,2006.5
尼赫鲁——印度现代化大业的奠基人,载《跨越喜马拉雅障碍》,重庆出版社,2006.3
康有为论印度,载《跨越喜马拉雅障碍》,重庆出版社,2006.3
软件和IT服务外包业与印度现代化模式,《南亚研究》,2006.2
印度信息产业与现代化模式,载《科学与现代化文集》第6辑,中国科学院现代化研究中心编,2005
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载《2005年:广东现代化进程》,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12
印度历史上的断裂、改变和延续,《南亚研究》,2005.1
苏非派的历史作用,载《印度苏非派及其历史作用》,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0
拉吉夫·甘地的经济思想(合写),《南亚研究季刊》2002.3
民报与韩国独立运动,《北大史学》,2001
独立后印度工业化的进展、成就与问题,《北大亚太研究》2001
印度独立后土地关系的变化(合写),《南亚研究季刊》1999.1
Friendship-in-Need Between Chinese and Indian People in Modern Times, in edited by Tan Chung, In The Footsteps of XuanZang: Tan Yun-Shan and India, Indira Gandhi National Centre of the Arts, New Delhi, 1999. 
从中印人民患难之交看谭云山对两国关系发展的贡献,载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谭云山与中印文化交流》,1998
关于英印对华贸易的若干问题,《北大史学》,1998
印度种姓制度研究的一项可喜成果,《南亚研究》1997.2
对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的几点认识,《北大史学》,1996
印度国大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载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五十年祭》,1996
苏巴斯·钱德拉·鲍斯与日本,《南亚研究》1996.1-2
陶行知的印度之行,《历史教学》1995.3
Tao Xingzhi and His Visit to India, China Report, New Delhi, V.31, No.2,1995.(China Report是印度中国研究所刊物) 
Sun Yat-Sen and Indian Revolution, China Report, New Delhi,V.31, No.1,1995. (China Report是印度中国研究所刊物)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历史学的贡献,《南亚研究》1994.6
泰戈尔和中国学院的成立,《史学月刊》1994.5
Friends in Need: Comrade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Indian in Theirs Struggle in Modern History,Indian Horizon,New Delhi,V.43, No.1-2, 1994. (Indian Horizon是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刊物) 
患难之交情更浓:近现代中印两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的相互支持,《南亚研究》1994.2
民报和亚洲各国革命,《史学月刊》1994.1
1930-1933年甘地领导的不服从运动在中国的反响,《南亚研究》1993.4
北伐战争时期中印两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的团结与合作(下),《南亚研究》1993.1
周一良先生是新中国亚洲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北大史学》1993
英国统治与印度社会经济变化,《北大亚太研究》1993.9
北伐战争时期中印两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的团结与合作(上),《南亚研究》1992.4
甘地:使印度从深渊拔起,载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国父们如何治党治国治军》,1992
早期印度民族主义者对中国革命斗争的同情和支持,《南亚研究》1992.2
康有为、梁启超论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史学月刊》1992.1
近代中国人重新认识印度的开始,《南亚研究季刊》1991.4
黄懋材的印度之行和他的记载,《南亚研究季刊》1991.2
甘地与中国,《北大亚太研究》1991.1
孙中山和印度革命,《南亚研究》1991.4
Ma Jianzhong and Wu Guangpei’s Visit to India and Their Diaries, Asia-Pacific Studies, Beijing,1991. (Asia-Pacific Studies是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刊物) 
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学说,载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1990
38.     Nehru and China’s Democratic Revolution, South Asian Research, 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No.2,1989. (South Asian Research是英国伦敦大学刊物) 
论司瓦德西运动,《南亚东南亚论丛》1989.1 
1905-1908年民族斗争高潮:印度民族运动史的一个光辉转折点《南亚研究》1988.4
1905-1908年的泰戈尔,《南亚研究》1988.2
孙中山对拉·鲍斯的帮助和拉·鲍斯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南亚东南亚评论》1988.1
论英国东印度公司如何转变为国家政权,《南亚研究》1988.1
论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南亚研究》1987.4
论亚洲觉醒,《自修大学》1986.1
1905-1908年印度革命高潮,载社科院世界史所编《外国历史大事记》近代部分第二分册,1986
退出印度运动与甘地非暴力理想的破灭,《南亚研究》1986.4
1908年孟买工人大罢工,《南亚研究》1986.3
论独立前印度国大党两大变化,《南亚研究》1986.2
近代印度第一位女政治家—卡玛夫人,《人物》1985增刊 
印度独立再评价,《南亚研究》1985.4
马建中、吴广霈的印度之行和他们的南行日记,《南亚研究》1985.2
甘地在印度民族运动中领导权的确立,《南亚研究》1985.1
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世界史研究》1985.2
莫提拉尔·尼赫鲁,载《世界名人传》现代部分,1984
奥若宾多·高士,载《世界名人传》现代部分,1984
哈尔·达雅尔,载《世界名人传》现代部分,1984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载社科院世界史所编《外国历史大事记》近代部分第二分册,1984
中国印度资产阶级民主派在反帝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载江西出版社出版《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论丛》,1984
印度第一批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出现,《南亚研究》1984.2
印度小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农民问题,《南亚研究》1984.1
提拉克与印度教,《南亚研究》1983.4
亚洲的觉醒,载《世纪近代史讲座》,1982
十九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载商务印书馆出版《世纪近代史讲座》,1982 
戈帕尔·戈克哈尔,载《世界名人传》近代部分下,1982
苏伦德拉纳特·邦奈尔哲, 载《世界名人传》近代部分下,1982
达达拜·那奥罗哲,载社科院世界史所编《世界名人传》近代部分下,1982
论亚洲的觉醒,《北京大学学报》1982.5
泰戈尔对日本侵华政策的批判,《历史教学》1982.3
《民报》与二十世纪初印度革命运动,《社会科学战线》1981.3
论印度小资产阶级秘密革命组织的产生和早期活动,《北京大学学报》1981.1
奥若宾多·高士在印度1905-1908年革命运动中的作用,《南亚研究》1981.1
苏联学者对印度近代史的研究,《世界历史动态》1979.6
提拉克-印度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奠基人,《世界历史》1979.6
周一良教授论明治维新,《北京大学学报》1957
◎译著和译文: 
列宁主义在印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材料》,1986.1
穆斯林势力的复兴,载《世界史便览》,1983
印度:为权力而斗争和德里苏丹,载《世界史便览》,1983
英国统治下的印度, 载《世界史便览》,1983
莫卧儿帝国和英国势力在印度的增长,载三联书店出版《世界史便览》,1983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合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 
巴尔·甘加达尔·提拉克,《南亚译丛》1983.2
兰姆·摩亨·罗易的政治思想,《南亚译丛》1985.3
奥若宾多·高士的政治思想,《南亚译丛》1981.4
莫罕达斯·甘地,《南亚译丛》1981.4
哈尔·达雅尔,《世界历史译丛》1980.5
◎时事评论、地图、电视片脚本: 
电视片脚本: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道路,《世界历史》第81集,社科院世界史所、中央电视台录制。 
电视片脚本:英国统治下的印度,《世界历史》第58集,社科院世界史所、中央电视台录制。 
中印比较应避开“四大”误区,《新京报》,2006.5.23
印度国企改革走上独木桥,《新京报》,2005.10.2
正在崛起的印度,《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4.30
印巴对话进入积极建立互信的新阶段,《新京报》,2005.4.24
小小板球再次扣响印巴和解之门,《新京报》,2005.3.13
印度东北部何以骚乱骤起,《新京报》,2004.10.10
2004年大选印度人民党为什么落败,《深圳晶报》,2004.5.14
关于印度教派主义问题,《世界知识》2002.8
地图编制:《世界历史地图集》近代亚非拉美部分, 地图出版社出版,2001

 

获奖:

◎科研奖: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韩素音、陆文星中印友谊奖。 
《中印人民友好关系史,1850-1949》,获韩素音、陆文星中印友谊奖。 
《印度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 
《印度史》,获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二等奖。 
《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独立后的印度史》,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教学奖: 
1998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1988年获北京大学优秀课程奖 
1986年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奖 
1985年获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在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刊物中的任职情况:

退休前任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南亚研究》编委,《南亚研究季刊》顾问, 
中国玄奘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职称评审委员。 
现为中国南亚学会顾问。
 

2001年1月以来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01年12月去日本二松学社大学讲学和访问

2001年1月至今从事的国际国内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八十年代末以来的政治发展新格局研究》,2008年结项,待出版。 
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独立后的印度史》, 2005年结项出版。 
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2004年结项出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印度现代史(独立以后)》,2002年结项出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印度现代化进程研究》,2001年结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