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新闻 | 北京大学第十八届史学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4月16日至17日,北京大学第十八届史学论坛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位青年学者共同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及要求,三十余位外地参会者以线上会议形式参加论坛,在京外校学者提前检测两次以上核酸,并向组委会提交了大数据行程卡、北京健康宝及其他证明,参与线下会议讨论,确保史学论坛安全、正常、有序地开展各项议程。

       4月16日上午,与会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参加了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唐利国教授主持。历史学系党委书记何晋教授、副主任叶炜教授、党委副书记吴雅文、青年教师委员会副主任苗润博研究员、团委书记刘东奇等出席了开幕式。何晋教授、苗润博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


何晋教授首先代表历史学系对所有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史学论坛规模的有序扩大、质量的稳固提升充分体现出同学们对学术的热情和对真理的追求。自第一届举办至今,不少参会学人已成长为优秀的史学研究者。他希望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能成为一个历史学人就读书、写作的感悟进行分享交流的平台,成为思想碰撞和彼此交流的窗口,同时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苗润博研究员向与会学者分享了自己对史学论坛的感悟。他深情回忆了八年前刘浦江教授在第十届史学论坛开幕式上致辞的情景,回顾了史学论坛十八年来的发展历程,希望参会同学都能迈出自己的学术舒适区,碎片折射新的历史图景和复杂多变的历史脉络,提炼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寻求对话可能、展开切实交流。



合影留念后,李隆国副教授做了题为《加洛林帝王之名:艾因哈德所著〈查理大帝传札记一则》的主题讲座。李隆国老师从加洛林诸王称号及其背后的历史语境出发,展示了国外学界对艾因哈德于《查理大帝传》所记载查理曼“不愿意进教堂”的心理的两种解释, 并通过对比不同史料记载的丕平称王的时间差异,得出艾因哈德未必记错其时间、而是很可能将之视作丕平作为国王开始统治的时间。通过对艾因哈德记录的分析,我们能够逐步揭示出历史记录和历史真实中的张力,如何看待真伪、模仿与创造的问题,是中世纪史研究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本次史学论坛根据专业、时段、文章主题等划分为8个分论坛。两天的时间里,各位与会青年学者各自发表了论文的报告,充分听取了评议师生、与谈同学的点评意见,并积极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同时,线上参会的青年学者也积极地与线下师生开展深入广泛的交流,学术气氛十分浓厚。



4月17日中午,各分论坛均按照既定进度完成了相关议程。分论坛秘书任家豪、周聪琪、张锦宇、周欣桐、袁之杨、郎宇宸、龚子琪、冉力帆分别代表各自分论坛进行了总结汇报,围绕各分论坛主题与两日来的报告与谈情况做出了简要精到的点评。研究生会主席王琛在闭幕会上致辞,他报告了未来论坛改革的具体方向和办法,对与会青年学者和关注、支持史学论坛的社会各界人士,对应参会的评议老师、高年级博士研究生和论坛召集人的辛勤工作,对论坛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他代表论坛组委会,特别向来自上海市、吉林省及所有处于封控状态地区高校的参会师生,和为抗击疫情无私奉献的历史学人致意。北京大学第十八届史学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自2003年创办至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已成功举办17届。初步成为全国高校与研究机构优秀青年学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历史专业学生提供了向权威专家、杰出学者请益求教和学术对话的宝贵机会。随着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进一步增强,史学论坛祝也将尝试采用主题征稿、滚动举办、灵活设置会期等新形式,面向海内外青年学者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打造一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青年学者共同交流的学术平台。愿下届史学论坛越办越好,也让我们期待再度相会!



文案:论坛组委会

编辑:詹建雨

摄影:论坛志愿者